滚动新闻:

首页 > 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安:破解地方高校投入不充分矛盾 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时间:2021-03-08 12:35:06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余仁俊

  长沙3月8日电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结构,长期采用的是突出重点、做大做强985、211及“双一流”高校的策略。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院长、民建中南林科大支部主委李建安认为:大多数省属地方高校的投入得不到充分保障,成为这些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相继发布,地方高校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达到1.2万元。这一标准是当时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的,经过10年后,虽然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有所增加,仍然赶不上办学成本提高的速度。

  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目前生均培养成本约为2.2万元,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一般预算生均经费支出为2.10万,加上学生缴纳的学费平均约0.45万元/生,全国高校平均收入超过了培养成本,但仍有超过1/3的省(区、市)高校收入不能完全覆盖成本,还要争取其他资金来源补贴培养支出。

  以湖南省为例,2017年、2018年、2019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所教育部管理高校依次为2.89万、2.90万、2.86万,而27所省属本科院校依次为1.68万、1.61万、1.65万,仅相当于前者的58.1%、55.5%、57.7%,差距明显。

  “受困于财务压力,一些地方高校再度陷入发展困境,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要么新增债务求发展,要么牺牲办学条件、老师待遇和教育质量保生存,与部属高校的差距还在拉大。”李建安表示:加上近年来地方高校面临双一流建设、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研究生扩招等多重发展压力,很多学校多年赤字预算,债务风险逐年积聚,又形成了一批“困难高校”。

  站在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靠高校自身很难破解资金投入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角度,李建安建议:建立与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相适应的公共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调整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财政性投入向地方高校和中西部倾斜,将地方高校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到与部属高校基本相当的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同时,对地方高校因为财政性投入不足积累的债务,开展一校一策精准化债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办法,引导社会捐赠投向“困难高校”,增加“困难高校”内生发展动力,帮助“困难高校”摆脱发展困境。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华北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华北资讯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2304368922@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