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首页 > 快讯

河北唐山:“非遗”保护在唐山

时间:2023-08-18 07:30:54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sx262

  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 皮影、评剧、乐亭大鼓素有“冀东三枝花”美誉,并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对冀东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抢救性工程。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受到大众的重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展现了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大量民间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挖掘、整理、介绍与研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唐山市按照“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在全市14个县(市、区) 构建传承保护体系、制定保护办法,分批、分类、多措并举对濒临失传的老技艺、老艺术、老艺人实施抢救性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力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守正创新发展中激发出新的活力。截至2021年底, 历经16年的工作实践,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3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9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舞蹈2项、传统戏剧3项、曲艺2项、传统美术1项),被定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有45项(民间文学2项、传统音乐3项、传统舞蹈4项、传统戏剧7项、曲艺3项、传统体育2项、传统美术5项、传统技艺15项、民俗4项)。唐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1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4人,省级传承人64人。

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唐山皮影 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主要分布于冀东地区,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初,迄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滦州皮影确切的起源,由于史料的不详和出土文物的空缺,已经很难寻出确切的来源,对其起源的推测也多种多样。明朝万历年间,滦州落地秀才黄素志在关外沈阳对滦州皮影的影卷、影人雕刻材料、脸谱和唱腔均进行了重大改良,很多学者认为滦州皮影当溯源于此人。

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评剧 源于民间,反映平民百姓喜、怒、哀、乐,表达普通民众的愿望与心声,剧目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评剧以唱功见长,描写细腻情感,直抒胸臆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娱乐性,易学、易懂、易掌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评剧从语言表达到腔调风格都充分体现着地域特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富有冀东乡土特色,体现了底层劳动群众的审美要求,评剧具有地域化、乡土化特征。

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乐亭大鼓 在继承历代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清道光三十年(1850 年),乐亭着名说书艺人温荣发现了铧翅的清脆声响,并磨制成了第一副铁板,随后入王室献艺,大获赞誉,被赐名“乐亭大鼓”。直到20 世纪 50 年代末,形成了以韩香圃为代表的韩派(东路) 和以靳文然为代表的靳派(西路) 两路唱腔体系。韩派唱腔讲究字正腔圆、韵满味足、高达低入,靳派唱腔讲究轻盈明快、型腔流畅、韵味醇厚。

2013年9月29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3年9月29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段氏评书 由清末民初的段荣华创立而成,其主要特征是:在秉承传统评书的表现技法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表现;更加尊重史实,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以书情书理打动观众。书词干练,“书扣”紧凑,又善与观众互动,增加书外书,令人赏心悦目。段氏评书不但能说,而且能以西河大鼓的形式即兴编唱,表演更加细腻传神,使段氏评书艺术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2007年6月29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6月29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鸿宴饭庄 创立于1937年8月26日,始于小山的兴隆街。创始人杨廷珍是唐山养正轩的服务员,被解雇后出面集资筹建鸿宴饭庄,重金礼聘名厨掌灶,服务于上中层穿大褂、坐洋车的达官贵人消费群体。饭庄经营以包办酒席为主, 既可预订饭菜,又可点菜、现炒现做,并经营家常便饭、时令小吃。在同行业竞争中,鸿宴饭庄靠精湛的技艺和繁多的品种花样赢得顾客,逐渐超越同行,成为唐山最有名气的饭庄。

2021年5月24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1年5月24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滦州地秧歌 从辽代至金、元、明代都有文字可考,其以徒步扭舞为主,不受道具、场地限制,机动灵活。角色装扮各有其程式和习惯。服装鲜艳粗犷,色彩对比强烈,中间色彩(黑、白、灰)协调。滦州地秧歌不仅行当齐全,文武齐全,各行当分工更加明确,扭起来的造型美和服饰美,相得益彰。头面多数为艺人们按照祖传的样式自己制作,相当精美。上场一律彩妆,妞必须压鬓,丑必须勾脸,各个行当按各自脸谱特征,一丝不苟。

2009年6月8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6月8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铁画 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铁画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 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

2008年6月7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8年6月7日(由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玉田泥塑 题材广泛,通过外部形式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作品一般从现实生活、禽鸟动物、神话故事、古装戏剧人物等题材中抓住典型事物进行创作。泥塑色彩斑斓,种类丰富多样。泥塑作品的着色主要用红、黄、绿、黑等调胶颜色与无胶颜色配合使用。造型手法有“浮雕”和“圆雕”。绘画是在平面上造就立体感,雕塑是有立体深度感的形体,由于绘画与泥塑的完美结合,使静态泥玩具的神态唿之欲出。

2019年7月18日(由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9年7月18日(由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迁安市高引铺村印染织布 历史悠久,村内曾出土了前辈缝制的精美服饰,清朝鼎盛时期,村内家家纺车响,户户织机鸣。绣娘纺织土布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扎花、弹花、纺线、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籽、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0余道工序,用20几种基本色线,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近2000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华北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华北资讯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2304368922@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