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科创总经理 贺臻
◎张问之 ○编辑 祝建华
“责任、压力、能力、信心。”谈及迈进资本市场这一年的感受,力合科创总经理贺臻直言。作为国内最早的科技创新孵化服务机构之一,力合科创集团在2019年与通产丽星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由此上市公司确立了“科技创新服务+新材料”双主业的经营模式,科技创新服务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1月26日,通产丽星正式更名为“力合科创”。在贺臻看来,同为国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组可谓“调了一杯美味的鸡尾酒”,经过一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体系调整、团队融合、价值观融合,现已成为非常好的融合体。此次更名是为了更好地贴合“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先行者”的全新定位。
起点新:“向资本市场要资本”
“重组上市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力合科创集团20年来推动深圳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也意味着对我们摸索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及产学研融合体系的肯定。”贺臻说。
成立于1999年的力合科创集团,在探索中逐渐形成研发平台(服务)、人才培训、创新基地、运营、投资孵化兼具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力合科创高度聚焦硬科技企业,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服务推动其技术创新往产业化方向发展,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形成,符合当下国家发展需求,也是集团成立的初衷。”贺臻说,“推动力合科创‘向资本市场要资本’,将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做大,对推动深圳未来进一步走向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意义。”
本次重组是在深圳市国资委和深投控的大力推动下,探索科技创新走进资本市场新路径的首次尝试。重组完成后,公司形成了“科技创新服务+新材料”双主业格局,公司的人才、业务和资产均得到优化,在资本市场上首次同时形成了“推”和“拉”两方面能力,即科技创新服务将继续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化发展,新材料业务的升级发展需求拉动牵引科技创新的发展。
底气足:已投资孵化近30家上市公司
“有创新资源、懂前沿科技、会转化成果、可赋能企业、能聚集产业”成为力合科创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独特优势。贺臻表示,硬科技领域的创业要面对一条艰辛且漫长的路,而作为一家专注于科技创新服务的企业,则要做好和科技企业陪跑的心理以及资源准备,才能真正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企业成长。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力合微为例,从初创到成长为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导者,并进入资本市场,力合微整整经历了18年。从自新加坡引进国际知名半导体专家、投入第一笔资金,到对接科技局申请半导体行业的各项帮扶政策及重点项目扶持、推荐相关成果参加行业各项奖项评选、对接投资者,力合科创帮助力合微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帮助对接社会资本提供发展资金、推动企业成熟领先的产品与相关重要应用企业对接、鼓励支持参与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力合科创进一步帮助力合微在业内“扎下根”。
“底层技术的原创性和自主可控是力合微最核心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贺臻说,这也成为力合科创服务科创企业的最好缩影。
数据显示,20多年来,力合科创已在国内重点城市建设和运营超过3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基地,创建了11个区域新兴产业生态孵化平台;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了7大海外创新中心;累计孵化企业2500多家,投资培育上市公司24家,孵化服务上市公司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多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明星科技企业200多家。力合科创清华科技园(珠海)作为优秀A类国家级孵化器,已成为力合科创未来在各地“落地开花”的可借鉴、可复制成功经验。
方向明:突出科技创新主导地位
“创新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轨道,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国家对科技创新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构筑了科技创新相关行业的长机遇周期。”贺臻直言,政策的东风下,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
贺臻表示,“十四五”力合科创方向明确,以“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先行者”全新定位为方向,围绕“科技创新服务+新材料”双主业,突出科技创新主导地位,提供一流创新服务,打造一流科技产业。
行业方面,力合科创将一如既往地聚焦硬科技企业,同时以“科技+”向后端产业链延伸,更多赋能成熟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科技上市公司的孵化器”“存量上市公司的赋能者”,服务并带动国家产业发展。地域方面,将主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北京、海南自贸港等,配合国家政策及地方发展实际,提供区域创新发展解决方案。同时,也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科技服务数字化平台,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望未来,公司信心满满。“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含量更高、转型升级更快的时代加速来临,科技产业迎来春天,我们也对科技创新服务的未来充满信心。”贺臻说。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