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句中提到的“蒹葭”,指的就是芦苇,而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芦苇画,选用的就是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在白洋淀地区,芦苇用途颇广,有“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用芦苇造纸、织席、编篓、打帘和制作芦苇工艺品。杨丙军是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他专注了30多年的芦苇画事业与这片淀泊息息相关。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他见证了昔日“华北明珠”重放光彩的全过程。在杨丙军看来,只有优质的芦苇才能做出优质的芦苇画。
【同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丙军
白洋淀现在的水开始清亮了,由原来的V类到IV类到III类,(水)清亮了,各种鸟类都回来了。我们用现在的这种(优质芦苇)材料,这种创意来表现白洋淀的这种风光。
【解说】完成一幅芦苇画作品,需要选料、分类、切割、压平、雕刻、编织、烙烫等几十道工序。在色彩运用上,杨丙军以芦苇的自然色为主调,搭配红色、黑色为底色,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同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丙军
有油画效果、有刺绣效果、有版画效果、有写意效果,还有工笔效果,人物、山水、花鸟尽可能都展现出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芦苇,能够做出一个艺术方面的很大的文章。
【解说】在杨丙军的芦苇画作品里,既有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又能看到白洋淀丰富的人文历史。杨丙军表示,芦苇的用法十分讲究,要体现沧桑感,可选择靠近根部的芦苇;要体现活泼细嫩的感觉,会使用梢部的芦苇。
【同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丙军
作为一个艺术家,既要尊重传统,可是还要必须要在传统当中寻求突破,这个不但是一个技艺方面的突破,题材方面也要寻求大的突破。
【解说】雄安新区设立后,来白洋淀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创作题材上,杨丙军积极转型,他希望能够通过芦苇画,将雄安风貌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创作了一系列《雄安画卷》《雄安建设者》《雄安高铁站》等反映雄安新貌的作品。
【同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丙军
白洋淀不外乎从原来到现在,其实就是一个农耕文化和一种渔猎文化,包括还有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包括现在的淀泊文化,这些的文化需要一种方式、一种平台、一种符号性的东西,要传播出去,传播到国内或者国外,传播到世界。
邢璐 崔涛河北雄安报道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