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首页 > 快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发现3.9亿年前中泥盆世盔甲鱼类

时间:2022-07-15 10:39:53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sx262

  7月14日消息,记者从中科院官网了解到,近日,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研究员盖志琨的指导下,在《古嵴椎动物学报》上,在线发表了关于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Dongfangaspis),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鳃囊数目最多可达45对,是志留纪时期最原始盔甲鱼类的7倍以上。

  据介绍,盔甲鱼类鳃囊数目成倍增多,是难以解释的演化现象,新发现表明可能是盔甲鱼类对早泥盆世反复出现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个演化响应,也可能是东方鱼幸存到中泥盆世的秘诀。新发现是云南省中泥盆世盔甲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目前我国第二个中泥盆世盔甲鱼类的化石记录,并将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的生存时代从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扩展到中泥盆世艾菲尔期(约3.9亿年前),向后延续了约2千万年,推进了多鳃鱼类在云南地区中泥盆世的地质研究,增进了科学家对于盔甲鱼类在泥盆纪时辐射演化和扩散迁徙路线的认识,并对探讨盔甲鱼类的鳃囊数目与早埃姆斯期海洋缺氧事件的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表明,东方鱼也在早、中埃姆斯期生物事件中幸存下来,一直生存到中泥盆世。从云南晚志留世到早-中泥盆世向北到宁夏的晚泥盆世,向东到广西的早-中泥盆世均有多鳃鱼类被发现,但时代和地域不同,它们是在何时开始迁徙辐射到宁夏、广西仍是未解之谜,有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华北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华北资讯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2304368922@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