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礼赞歌盛世,梦回千年燕下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铜人立像……这些保定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变身孩子们的头饰,受到抖音作品的启发,东于坻小学7名孩子用情景剧的形式宣传“二十大”精神。10月28日晚,在易水河畔的高陌乡东于坻村广场,“燕都风华文化节”第三季暨“奋进新征程礼赞二十大”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文艺汇演活动中,中国“十大名票”之一、荀派京剧传人杨立红、河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郝明晗和当地乡镇干部、师生等激情登台,演出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2万多人观看。
“燕下都”的萌娃演出情景剧。
“燕都风华文化节”第三季由易县县委宣传部主办,易县农业农村局、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易县高陌乡人民政府、易县和声艺术培训中心等承办。诗朗诵《奋进新征程 礼赞二十大》、舞蹈《好日子》、歌曲《咱老百姓》、京剧《红灯记》选段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歌伴舞《百年再起航》、合唱《歌唱祖国》等9个节目演出持续了1个半小时,节目以本村、本地艺人节目为主,通过歌舞、情景剧、器乐演奏、戏曲等形式,推出主题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韵味浓郁的节目,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歌颂人民美好生活。在寒凉的秋夜,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用热烈的方式表达对党浓烈的感情。
合唱《歌唱祖国》。
“当金秋露月喜迎伟大的盛会/当燕都的沃野在丰收中交汇/陌上儿女欢聚一堂/齐唱二十大的赞歌”,高陌乡乡长赵磊带着副书记等机关干部、村支书和中国农大来乡里的实习生一起饱蘸激情登台朗诵。 活动期间,高陌乡党委政府对6名在高陌乡农业农村发展上的先进个人及企业代表进行颁奖,在他们当中,有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有用“牛劲”谋“牛事”的养殖大户;有用科技的力量收割丰收的希望的种植大户。
郝明晗演唱《咱老百姓》
据了解,易县高陌乡位于燕下都遗址的核心区。去年10月,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遗址被列为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这里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青铜器,是目前发现的此类文物中体量最大的,是当之无愧的“铺首之王”。如今,这件文物成为河北博物院的十大珍宝之一。此外,还出土战国时期铜立人、人物鸟兽阙状方形等文物10万余件。
荀派京剧传人杨立红。
“这个节目把家乡的珍贵文物设计制作成了头饰,让7名小学生扮成了铜铺首、铜立人、瓦当等角色,植根家乡深厚的燕文化,宣传二十大精神。”情景剧《萌娃礼赞歌盛世,梦回千年燕下都》的指导教师、易县东于坻中心小学音乐教师于梦告诉记者。这个节目的创意参考了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抖音作品《易县燕下都文物聚会,嗨起来!》,易县和声艺术培训中心的教师对这个情景剧的名称、孩子演出的动作、语言节奏等进行了指导。记者现场看到,“铜人立像”说:“我希望快快战胜疫情,恢复旅游。”“铜铺首”说:“我来总结吧,燕下福祉易水地,智慧人民创奇迹,勤劳朴实同奋进,幸福生活更美丽!”台下观众响起热烈的掌声。
高陌乡干部集体诗朗诵。
具体承办单位之一、易县和声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张山林介绍,整场活动从策划到演出不足一周,二十大结束之后,他们紧锣密鼓确定并排演节目。为了提高演出的质量,他们专门邀请了送文艺下乡的保定市文艺家。其中男高音歌唱家郝明晗是保定市音协的副主席,曾荣获第十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奖、河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荀派京剧传人杨立红曾跻身中国“十大名票”行列,获得第二届全国戏迷票友大赛银奖。
表彰农业农村发展先进。
高陌乡党委书记陈宝良介绍,今年以来,易县县委宣传部、高陌乡和易县文广旅局推出了2022年“魅力燕下都,最美乡村情”易县燕都风华文化节系列活动(“只此青绿,只唯金黄”摄影大赛、“燕都古乐情,声声传万家”燕子古乐展演、东于坻加冠与及笄礼活动、乡村振兴特色民俗观光活动、燕下都文化节书画民俗艺术展、燕下都文化振兴研讨会),为社会提供丰富多样、全面生动的文化内容,营造燕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静表示,这场演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易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扎根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携手奋进谱写出易县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