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长子营镇北辛庄村政务服务站。
礼贤镇景观农田。
“兴贤”后备人才选拔。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最小单元”之一,村级党支部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北京市大兴区南九镇的广阔农村,75个联村党总支,连接着377个村党支部,形成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
2016年,大兴区总结以往经验,开始推行“联村党总支”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将5-8个村划分成一个联村,镇领导班子成员任联村书记,统筹片区内村级事务。六年来,这项特色的联村党总支机制,成为大兴区农村与农村、乡镇乃至城区产生联动,实现传帮带共同发展的关键一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组织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一,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不久前,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公布,大兴区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区域,今年前三季度大兴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北京市榜首。从大兴区农村综合发展来看,大兴区以联村党总支打出的乡村振兴“组合拳”正在发力,以党建引领跑出的乡村振兴“步伐”正在加速。
联村党总支成立
“问题村”变“稳定村”
京南生态第一镇长子营镇,是典型的农村地区,目前,全镇设有10个联村党总支。
在长子营镇,北辛庄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人们常用三“难”来形容,村难进、会难开、钱难花。北辛庄村有1400多位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少部分村民依靠农业生产。村里的治理难题系历史遗留,严重时,村里开会一度无法进行,镇里领导无法进村开展工作。加上村里缺少支柱产业发展,一来二去,村民们打12345投诉数量多。
为从根本上扭转“问题”局面,长子营镇花了不少精力。在联村党总支推动下,北辛庄村和赤鲁村、牛坊村、潞城营四村、周营村,组成了长子营镇第三联村党总支,长子营镇党委副书记佟帅担任党总支书记。
经过和各村级党支部书记研究后,佟帅组织第三联村的村干部,挨家挨户问需求、找问题。佟帅介绍,在第三联村党总支中,既有好村,也有乱村,既有富村,也有穷村,各村情况不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前期走访调查,村民普遍反映村里办事不方便,经常为了一件小事要跑好几个地方,对此,长子营镇党委决定在第三联村实行政务服务“联村建站”,投入10万元,就在北辛庄村建立村级政务服务站,下沉各类服务事项47项,村民实现了就近办事、马上办事和一次办事,打通了政务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村民有事找村书记的多了,打12345的少了,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总支”,在长子营镇,过去的“乱村”逐渐变成“稳定村”。 村居治理与产业振兴两手抓,为了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5个村还走上了“五村联营”的道路,每村投资10万元,打捆50万元发展项目,由资源多、土地多的村来经营实施,发展林下经济、订单蔬菜等产业。其中,赤鲁村还和小黑垡村等5个村,联合成立了凤河联盈合作社,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里就好办事了。”佟帅向记者介绍,联村党总支模式改变了村干部各自为战的局面,让不同村书记“握上手”,党员活动“联起手”,遇到难题“搭把手”。就长子营镇全镇而言,通过实施联村党总支模式,让基层支部联出了“活力”,基层干部联出了“能力”,集体经济联出了“效益”。
“领头雁”归来
蹚出致富新路子
和长子营镇赤鲁村、北辛庄村异曲同工,近年来,礼贤镇龙头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沿着宽敞的柏油路,从龙头村村口步行到文化广场,不过四五分钟,就是龙头村灯笼厂。赶上交货的日子,工人们做灯笼还有些忙不过来。如今,龙头村是北京市闻名的“明星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不久前,龙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宗永,参与了大兴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学习、大比武、大展示”暨三级书记“大擂台”活动,作为大兴区涉农乡镇三级书记代表之一,刘宗永向更多人讲述了龙头村“创业发家”的故事。
曾经在外做生意的刘宗永,回村任职四年间,龙头村从没有产业,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到现在发展起了民宿、富硒生态园、灯笼等产业。刘宗永向记者介绍,龙头村邻近大兴国际机场,利用这个区位优势,村里将闲置民房改建成民宿,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全村设计建成32家民宿,解决了村里30多名“4050”村民就业,创收200多万元。
龙头村通过一间房引领了村庄发展、一分田壮大了集体经济、一个灯笼盘活了文化资源。说到基层组织振兴乡村的经验,刘宗永说,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干”字,没有好的两委班子什么也做不成,必须得抓党建团结起来,劲儿往一处使。
作为龙头村的“领头雁”,在刘宗永的计划中,未来,龙头村继续利用好新机场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之翼,让龙头村成为真龙头。
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带头人留在村里,大兴区在村书记调整备案过程中,加大政治素质测评和民意调研力度,给村书记人选出试卷测试,走进百姓家里倾听意见,选出组织放心、群众认可的带头人。此外,还创新出台了村书记有关重要事项即时报告和关心关爱帮扶办法“双十条”举措,全面提高村干部待遇标准,村书记年收入超过16万元,并率先实现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愿保尽保。如今,大兴区培养造就了一支过硬的乡村带头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农村人才储备
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大兴区在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的同时,储备了一大批高学历年轻农村人才。
2021年换届后,大兴区在区级层面,创新实施百名“85后”“新国门·青苗”书记培养计划,8个涉农区直部门的41名处级干部,手把手帮带“青苗”快速成长,目前这100名学生,已经有4人走上了村书记岗位,还有5人提拔为副书记。
今年35岁的王萌,是“新国门·青苗”培养计划中的一员,3月时,他被任命为青云店镇泥营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王萌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第一时间熟悉村里情况,老人生活不便的,孩子上学存在困难的,都记在民情日记本上。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泥营村平静的生活,也让王萌前期走访派上了用场。在泥营村封控期间,王萌主动进驻封控区,当核酸检测登记员,做送菜上门的“大白”,还是封控区的总调度。连续多天,王萌只能晚上打个盹休息一下。
记者注意到,在“新国门·青苗”培养对象的选拔中,有深切的“三农”工作情怀、有较好的培养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被明确作为选拔条件之一。也是这“三有”,让这些年轻的农村人才,经受住了实际考验。
在村级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大兴区探索形成了“四个一批”模式,通过3期区级“科班”培养,146名后备人才,在2021年换届时,有113人进入“两委”班子,其中57人实现了“一肩挑”;通过从本乡本土大学生中招聘464名农村工作助理员,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村级工作队,目前有76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通过村、企党组织“双培养双发展”,与8000余名农村外出青年建立了日常联系,发展年轻党员355名;通过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合作,开展学历教育,945名村干部和后备人才进高校、再学习、促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大兴区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村民饭碗端得更牢、钱包揣得更鼓、米袋菜篮更满,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