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南纬路、矿市街、红房街两侧,聚满了前来观看民间花会展演的群众。来自该区的10个特色民俗文化展演方阵、2000余名演员轮番上阵,沿路进行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井陉矿区精心举办了“民俗庆新春 千人大巡游”正月十二民间花会展演,在节日里为当地及周边群众献上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感受浓浓年味。
伴随着锣声和号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横庄杠会”表演拉开了民间花会展演的序幕。杠会中最引人注目的节目当属抬杠表演,只见演员们在抬杠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姿态,时而顶杠,时而颠杠,时而晃杠,时而戗杠,时而几人合一变换队形,绝技尽显。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社火方阵以其欢快的鼓点、铿锵的锣声、多彩的服装、利落的武打动作,赢得现场群众的阵阵叫好声。“矿区社火”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分为红脸社火和白脸社火两种表现形式,经过代代相传,凝结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了独特的民俗风格。
井陉矿区文化馆社火俱乐部负责人温志军介绍,队员们年前就开始忙碌起来,为这次演出做足了准备,“很久都没有参加这么大规模的展演了,我们可得好好演,给大伙儿亮亮咱的绝活儿。”
石家庄市级非遗“白彪红脸社火”表演武术招数变化无穷且故事情节完整,演员们穿着特定的服饰进行对打表演,所用的器具都是真家伙,再配合“社火大鼓”以及锣、钗、镲等器乐演奏,都使红脸社火表演极具观赏性。
民间花会展演现场,还有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龙鼓,兼具刚健热烈、柔美舒展于一身的拉花,动作滑稽、曲调通俗的丑秧歌,舞姿优美、观赏性强的霸王鞭等极具井陉矿区当地特色民俗节目,让群众大饱眼福。
场上的人演得起劲儿,场下观众看得过瘾,直唿这才是过年的感觉!“不出正月不算过完年,在家门口看到这样地道的传统花会表演,让我这个年过得文化味儿十足!”来现场观看民俗展演活动的王璇表示,这几年春节,很难看到这样集中的传统花会的表演,之前看到了预热宣传,就数着日子等着来看,感觉熟悉的年味儿又回来了。
据悉,井陉矿区此次民间花会展演活动,除了吸引数万名来自当地和周边县区的群众到现场观看,还通过抖音等线上平台进行网络同步直播,线上累计观看人数达20余万,让更多的人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正月里,该区还开展了“品味新春 食全食美”美食嘉年华、“游百年段家楼 逛千年贾庄古镇”新春主题活动、联庄会非遗巡演、元宵花灯展、新春唱大戏等各具特色、年味十足的文化活动,白天欣赏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展演,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参与各种互动游戏;夜幕降临时,家人朋友一起欣赏花灯,感受火树银花不夜天、彩灯璀璨庆新春的节日氛围,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体会到浓浓年味儿,获得精神滋养,凝聚精神力量。
附:井陉矿区正月十二花会展演项目简介
联庄会简介
联庄会是井陉矿区一带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串演加汇演的民间文化艺术总汇,节目形式多达40余种,分为“文会”和“武会”两类。文会有戏剧(晋剧、丝弦、河北、河南梆子)、拉花、姥娘送闺女等30余种;武会有红脸社火、白脸社火、高跷、背河等10余种。
据《井陉县志》和《井陉矿区志》等史料记述,联庄会可追溯到清朝中晚期,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演进历史,随着国运的盛衰而浮沉枯荣。清朝中晚期,联庄会最初发端于热爱艺术的农民在农闲时期的自娱自乐,范围小,表演形式以晋剧、拉花和社火为主。在形成一定规模后,一庄举旗邀会,周边村庄响应,形成矿区一带“青横庄”“岗王庄”“北赵庄”“南北寨庄”“贾枣庄”与其他庄的数十个村联合过会的文化交流大集。
联庄会于每年正月十二开始举办,历时8天,由各村自行联合,相互邀请演出。矿区30多个村的过会日期基本固定。数百年来,联庄会展演体制井然有序,基本程式是“迎杆、演出、放火”。晨起迎杆,炮手在前,全锣执事、管弦唢呐等引领善男信女手抬金银财宝紧随其后,文会队员翩翩起舞,武会队员奔跑在队伍之间。 进入火场后,开始立杆,文会、武会演出,此仪式进入高潮。立好杆后,人们焚香祭拜。随后,队员返回村内按顺序登台演出,全村鼓乐喧天,热闹非凡。当晚半夜,点放杆火,形成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历经沧桑,联庄会依旧顽强保留着火种。新中国建立后,联庄会开始恢复演出,在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联庄会逐渐发展到全区村村过会;到九十年代,联庄会进入了繁荣期,矿市镇主城区也开始在正月十二过会;内容形式也开始推陈出新,跟随时代的步伐,融入了新的元素,增加了伞鼓、腰鼓、军鼓、龙鼓、丑秧歌、大头舞等,特别是集中灯展和集中燃放烟火,使得联庄会这一特有的形式更加引人入胜,吸引周边一带观众不远上百里前来观看。联庄会由于历史久远,形式独特,不仅深得百姓喜爱,还多次登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步入新世纪以来,联庄会进入了机遇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2011年1月,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2年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青横庄杠会方阵
青横庄杠会,起源于明,兴盛于清。因青横庄的民间艺人效仿隋唐程咬金“劫皇杠”的故事,用杠会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故俗称“劫杠”。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杠会日,杠会的成员村有:青泉、横北、横南、横西、北西、新西、西沟7个村。杠会起杠,由“杠头”执掌,在一片礼炮声中拉开序幕。队前4名童男童女,各持一盏六龙头红纱灯笼前面引路。14面开道大铜锣齐声敲响,40面龙虎旗迎风猎猎,其间穿插着一把黄罗伞。接着是手举龙头、金瓜、御扇的仪仗队伍,一丈多高的黄色“帅”字旗紧随其后。随后是由26面红鼓、13副铜镲、17个小云罗组成的乐队。紧随其后的是抬杠队:由八杆镖枪、押杠牌和24盘大杠组成。杠箱四周绘有花鸟云纹等吉祥图案,上面装饰金银元宝,杠箱的两侧铆有一对铁环,环上扎着一个细竹片和杠箱相连。抬杠进行中,前杠的杠头顶着自己的膀子,抬后杠的杠头顶着自己的锁骨,一人向前倾,一人向后仰,右手叉腰,脚踏鼓点,杠随着抬杠人的扭动自然颤动,两只铁环发出“嘭嗒、嘭嗒”的敲击声。杠队步伐讲究,前走七步,举杠牌的人向后一转身,杠牌就地一蹾,杠夫就换肩,换肩不用手,动作利索而有节奏。抬杠队后面,两杆高大的黄色旗,之后是由24匹对子马组成的马队,文武秀才身着古装,腰佩宝剑、肩背圣旨、挎玉玺身居其中,后面是护驾的社火、拉花,每次杠会起动,有近千人参加,队伍排开能有好几里。1987年,中断半个多世纪的“杠会”恢复演出,轰动矿区及周边地区,登上了省市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1995年,作为特邀节目参加了在省会石家庄举办的中国第五届吴桥杂技艺术节开幕式,为矿区赢得了荣誉。2007年6月,青横庄杠会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8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龙鼓方阵
清凉山龙鼓是以社火鼓点为主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最初用于求雨、祭祀仪式,现经过发展创新,融入现代舞龙技术,广泛用于庆典、开业等大型表演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龙鼓”“龙舞”“舞龙”。200余人的演出队伍中四条巨龙,十六面龙虎旗,十面大鼓,二十六个挎鼓,六十副镲、钹、铙汇成一曲鼓乐交响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地域性明显、参与性广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成为展现矿区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2003年以来,多次参加石家庄市鼓王争霸赛,两次获得“银鼓王”,三次获得“金鼓王”称号。2009年,清凉山龙鼓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0年10月,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拉花方阵
“矿区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一带,类属北方秧歌,她既高雅又深沉,既刚健又柔美,既热烈又苍凉的艺术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河北省颇负盛名的一种民间舞蹈。矿区拉花流派较多,具体可分为南正、横涧、贾庄、北寨、张家井等不同风格的表演方式进行演出。2007年4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荣获三等奖;同年7月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全国舞蹈大赛,荣获最高奖“金紫荆花奖”。2017年,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以来,随着积极参与石家庄市社火节、河北省旅发大会、央视2020《传奇中国节·春节》井陉矿区直播拍摄,更是名声大振,多次登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并走出国门,亮相于国际频道,成为石家庄市的特色文化品牌。2020年10月,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全区共有拉花演出队伍十余支,演员人数达三百余人。
四、社火方阵
矿区社火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分为红脸社火和白脸社火两种表现形式。红脸社火为化妆表演,一般由4-6人组成,每场均有剧目名称,如《三英战吕布》《取西川》《战杨林》等。白脸社火不化妆,表演上分为单人或双人,既有拳术套路,也有器械演练。表演一般均配以鼓锣、钹镲的助兴,真刀真枪,场面激烈,极具实战场景。矿区社火是省级非遗项目——联庄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白彪红脸社火进京展演和石家庄市社火节在矿区的举办以及每年冬季全区社火季的开展,多次登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并走出国门,亮相于国际频道,成为石家庄市的特色文化品牌。2017年,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0年10月,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全区共有社火队伍30余支,代表性传承人30余人,队员达千余人。
五、太极方阵
太极拳素有“内家拳”之称,讲究“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其通过身体的活动、精神的调理使人在运动中消除疾病,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太极拳除八十五式套路外,又有器械类的操练,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推手等。“矿区杨氏太极拳”是矿区省级非遗项目——联庄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通过不断奔赴外省市受邀演出均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以来,随着积极参与石家庄市社火节、河北省旅发大会、央视2020《传奇中国节·春节》井陉矿区直播拍摄,更是名声大振,多次登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并走出国门,亮相于国际频道,成为石家庄市的特色文化品牌。2017年,杨氏太极拳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0年10月,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六、空竹方阵
抖空竹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游艺项目。上世纪90年代,抖空竹在矿区兴起,20年多来抖空竹已形成了以技巧、竞技、健身、表演为一体,备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2017年,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七、丑秧歌、大花轿方阵
《八抬大轿舞》是根据戏剧《抬花轿》派生出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它流传于井陉矿区及周边一带,以当地生活故事、民间习俗等为题材,以特有的表演形式,反映人民的生活,应用于民间喜庆、开业庆典及百姓大众家迎娶新人。特别是随着民间艺人的不断发展创新,增加其夸张的表演成分,表演者动作滑稽、深得百姓大众喜欢,成为矿区联庄会一道独特的风景。2021年,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秧歌是流传于矿区一带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它以当地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秧歌演出由鼓乐伴奏,表演者动作滑稽,唱词易懂,曲调通俗,深受百姓欢迎。矿区秧歌于民国时期传入本地,演员为彩旦、老旦、老生,表演服装为戏装。2019年,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八、非遗方阵
“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我区的非遗普查、申报工作开始于2009年,截止目前,我们已进行了五次大规模非遗普查工作,共普查项目300多项,经区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报经区政府批准,现有区级非遗项目170项,有19项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联庄会、青横庄杠会、高粱秸秆工艺、戳脚四个项目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九、广场舞方阵
十、霸王鞭方阵
霸王鞭 又称“花棍”,是一种融音乐、舞蹈、健身为一体的民间艺术。1947年,井陉矿区解放后,霸王鞭开始盛兴起来。此舞蹈简单易学、动作轻快,活动量较大,舞姿优美,观赏性强,特别适合队伍在行进中进行表演,有很好的观赏性和艺术性。2019年,被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