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秉持强扶持、出政策、引技术、重服务的原则,有力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加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经营效益不断增长,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粮、果、菜、肉、奶等农业主导产业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生产基地+大众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现代农产品供应体系和“品牌农产品+电商”“品牌农产品+中央厨房”“品牌农产品+连锁超市”等直供直销模式,形成以乳品加工、主食加工、粮食加工、油料加工、肉类加工、水果加工、中央厨房为主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农业创新驿站37个,市、县级农业创新驿站112个,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主导产业科研与技术服务全覆盖。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联合省市农科院、农畜渔产品检测机构,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并且采取校企合作等形式,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研发和质量控制水平。
同时,我市持续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助推产品加工利用、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附加值提升。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创建自有品牌,先后打造出“君乐宝”“双鸽”“金凤”等全国知名企业。组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联合媒体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地域名片。
按照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我市充分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优化加工原料生产空间布局。依托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配置,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辐射带动了我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及精深加工发展。
记者了解到,我市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重点扶持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贮藏流通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短板,积极发展休闲、电商、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元主体、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多个以核心骨干企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为纽带,联系上下游关联企业,培育功能互补、相互配套、利益共享、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市级支农资金把农产品加工业列为重点,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