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奏响河北强音
我省推进电影高质量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7月18日,全省电影管理人员培训班专题观影活动在正定常山影剧院举行,专家与学员在现场进行了教学互动,并集中观看了河北籍导演王宝强执导的电影《八角笼中》。据悉,此次培训活动是2023年全省电影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广大电影工作者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守阵地,逆势而上,锐意进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电影精品创作再创佳绩。近年来,我省聚焦时代主题,围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时间节点,策划推出了《我和我的父辈》《守岛人》《春天的约定》《让这首歌作证》《白头小书记》《人生大事》《零度极限》《情满天山》等精品力作。其中,《谷魂》《乡土》获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2022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影片”,《春天的约定》《扶贫主任》《后池新愚公》入选第四届中国农民电影节“2021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推荐影片”;《守岛人》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我和我的父辈》获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我和我的父辈》获评委会特别奖,《人生大事》获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最佳男主角奖;党的二十大期间,《春天的约定》《白头小书记》在电影频道播出;在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中,《古田军号》《守岛人》《我和我的父辈》《人生大事》《李保国》等5部影片荣获6个奖项、1个提名,位居全国前列。
电影市场企稳复苏。面对之前新冠疫情的影响,我省积极统筹疫情防控与电影市场发展,利用专项资金努力为影院纾困解难。2022年,全省电影票房达9.37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比2021年上升2位,观影人次达2269.56万人。影院数量不减反增,截至2022年末,全省共有影院518家、银幕2851块,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3.6%、2.85%。2023年春节档,全省电影票房达3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历史性进入全国前十。
电影公共服务稳步推进。全省16家农村院线公司认真落实“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公益放映目标,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不少于12场电影的公共服务标准,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等主题有序开展放映工作。2022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5.60万场,观影人次达5153.43万人。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河北省迎庆党的二十大优秀影片展映活动,通过城市影城放映、乡镇影院放映和基层流动放映的形式,展映优秀电影作品,在石家庄正定、保定阜平及雄安新区等地开展公益放映超700场,观影人次近8万人。开展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在河北传媒学院、邯郸信息工程学校、唐山开滦二中、衡水安平二小等十余所学校公益放映40余场。邀请党史专家录制完成我省优秀主旋律电影《李保国》《那时风华》《古田军号》等微党课视频,并通过百余家影城及多支流动放映队进行广泛宣传。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广大电影工作者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结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振儒表示,在实现中国电影强国梦的新征程上,河北电影不能缺位。目前,我省电影发展仍存在产量不多、市场经营主体实力不强、自主创作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抓好作品、人才和阵地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尊重艺术规律,强化创新创造,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努力推动河北电影高质量发展。
我省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聚焦地域特色题材,对燕赵文化进行深度开掘,始终是我省电影创作的重点。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蕾介绍,该公司正在创作的电影《寻砖》,便是围绕长城保护的主题展开,阐释了长城脚下燕赵大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作品还融入了皮影等具有燕赵特色的文化元素。
“河北是文化大省,我们要充分发掘燕赵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动人故事和先进人物搬上大银幕。”王振儒表示,接下来,我省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热情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努力开掘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一带一路”等富有时代感的创作题材,积极打造《空中接力》《前夜》《守护者》等一批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电影作品;加强选题策划,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历史故事、文化名人、经典佳作、英模典型,展现燕赵大地火热实践和河北人民崭新形象,建立电影题材库、作品储备库,鼓励引导电影制作单位加强创作、注重创新,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佳作,用电影热情描绘一方热土的别样风采。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