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这边风景正好,文旅融合有“远方”更有“诗意”,“游山西·读历史”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旅游业遭遇重创之下,我省旅游经济指标仍然达到预期,2020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6529人次,国内旅游者33251.8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9.71亿元,入境旅游创汇605.12万美元,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920.08亿元。
过去一年,山西深化文旅融合,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上迈出新步伐,力促山西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华丽转身。文旅业深度融合、高品质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正在成为释放绿色经济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的重要抓手。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匆匆吆,摘花椒,椒刺儿把奴的手呀手扎了,叫了声哥哥给奴挑呀唿嗨……”
去年国庆假期,临汾市2020年“非遗进景区巡演”第二站在云丘山景区举行,景区“原住民”欢快而悠扬的民歌,听得到场游客如痴如醉。
巡演中,“蒲州梆子”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翼城“浑身板”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云丘山婚俗情景剧则让广大游客感受了一把古代迎亲婚俗的文化魅力,大家纷纷感叹“不虚此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山西,文化与旅游实现融合,文化走向“远方”,旅游也更有“诗意”。
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推进文旅融合,熔铸出越来越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文化 ”“旅游 ”助推了新业态发展。2020年是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品牌建设年,我省印发《关于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设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实施9大行动、70项重点举措,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围绕三大品牌进行文艺创作,在文化原生地深挖内涵,《如梦碛口》《大河古镇》等一部部实景演艺节目融入景区,布艺、漆器、陶瓷、剪纸、皮影及民俗演艺活动等,以各种形式与景区结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丰富产品业态,我省文旅系统聚焦打造核心吸引物,打造龙头景区,积极组织实施《5A级旅游景区培育成长计划》《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方案》等,全面推进三大遗产地、5A景区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相结合,督促推动乔家大院复牌整改,持续加快A级景区创建步伐,推动云丘山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壶口瀑布通过文旅部景观质量评审进入5A级景区创建名单,云竹湖等一批新景区开门迎客。
同时,省文旅厅出台《5A级景区服务规范》等,加快A级景区创建,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星级酒店WiFi全部落地。我省强化形象塑造,加大涉文旅人员培训力度,线上线下累计培训2.92万人次。通过举办山西省第二届金牌导游大赛,评选出金牌导游100名,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
如今,全省上下形成了文旅融合的浓厚氛围,呈现出和合共生、质量双升、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游山西·读历史”深入人心
如果说“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对全省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牵引性,那么,“游山西·读历史”则推动山西文旅从“资源时代”进入“品牌时代”。
“蒙上眼睛,表演者能用剪刀和红纸‘蜿蜒’出大千世界……”来自北京的游客肖潇被深深震撼了。左权民歌、“山西三宝”、老陈醋酿制技艺等非遗文化,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肖潇都兴趣浓厚。“山西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赞叹!我会尽己所能,好好传播山西的文化和旅游。”旅游达人肖潇说,她还会再来“游山西·读历史”。
的确,三晋大地美如画,人们沉醉于好山好水好风景,更被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深刻指出,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迅速掀起“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热潮,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转化进入新阶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进入新层次。
“游山西·读历史”文化旅游推广活动2020年8月11日启动后,市场红利逐步显现。国庆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居全国第四名;旅游收入316.38亿元,位居全国第九位。
通过组建“游山西·读历史”推广联盟,以“组合拳”推动品牌塑造。随着《省文旅厅“游山西·读历史”活动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出台,我省推出10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组织15家单位开展试点,推动全省60家高等级景区围绕“游山西·读历史”主题进行改造升级,首批科研站完成申报即将挂牌。到2023年,“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将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各市也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游山西·读历史”活动,设计推出富有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50余条,“游山西·读历史”太原行、晋中行、阳泉游、品吕梁、游运城等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反响热烈。
在省市图书馆、大剧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主题的文旅在线微讲堂、公益讲堂、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频频举行,寓教于乐的解读方式,引来广大游客纷纷打卡,增强了大众的参与性和趣味性。通过系列解读,全省文化旅游业界进一步增强了对山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担当和动力,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山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国内外游客更加深入了解了山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有力推动了三晋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各景点景区深度开发线路产品,推出“游读”产品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拓展形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打造出一批可亲近、可品读、可观赏的样板,丰富载体。我省以“游山西·读历史”为主题,与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开展“好邻居多走动”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线路互推、客源互送。联合京津冀三地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开展“2020京、津、冀、晋房车巡游”活动,联合黑龙江旅行商组织“游山西·读历史·太原行”环游中国主题旅游专列。以郑太高铁开通为契机,组织河南30余家大型旅行商围绕“游山西·读历史”进行产品设计和推广。
系列组合拳,拳拳到位,“游山西就是读历史”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全域旅游做深做精
2020年12月,从文化和旅游部传来喜讯,我省壶关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我省同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还有泽州县、永济市和武乡县。
这是继阳城县、洪洞县和平遥县被文旅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省正式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山西获得的又一张亮丽“国家号”名片。
站在新时代,山西文旅业阔步前行再出发。
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下、玩得好,必须深耕全域旅游产业链,发挥好集聚支撑作用。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多元产品体系构建等方面,指导各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各类文旅要素有机整合,实现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大步跨越,形成了“文旅融合型”“资源转型文旅”“景区带动全域”等可借鉴复制的创建模式,全域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动了我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我省全域旅游建设势头强劲。一方面,精心塑造“游山西·读历史”全域旅游品牌,精准定位“九游九读”文旅新形象,开展系列推介活动,好戏连台、热度持久;另一方面,省文旅厅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针对82家重点单位开展培训,推动4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创建名单,调研左权等6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或康养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发展。与此同时,太原市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为了夯实“游山西·读历史”这个全域旅游品牌,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针对“九游九读”设计产品,“太原美丽乡村”等10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阳泉市小河村等18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临汾、吕梁等市出台“三个人家”奖补政策。完成首批4A和第二批3A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公示,着力提升首批3A示范村建设水平和服务品质,《乡村旅游示范村登记划分与评价》荣获文旅部优秀地方旅游标准三等奖。
现在,我省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良好,进一步激活了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了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向文旅业集聚,逐步形成“全域 旅游”“百业 文旅”协调发展的繁荣局面。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