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首页 > 舆情

十二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与环球舆情中心开展跨国调查

时间:2021-01-29 18:15:36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余仁俊

  文化交流互鉴是不同国家相互理解的基本要素。中国艺术研究院与《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中心合作开展了海外受访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明内涵、文化交流认知态度的跨文化比较的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国家愿与中国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到中国旅游成为受访者最感兴趣的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途径。

  爱高科技也爱武侠

  调研目标国家大都与中国有重要经济与政治关系,文化交流相对频繁。包括乌克兰、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以及哈萨克斯坦,共12个国家。此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各国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为对象,最终收集有效样本3334份。各国受访者对本国与中国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意愿较强,近七成受访者认同“加强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与印度受访者的认同度相对较高,日本受访者(45.3%)的认同度最低。

  关于“本国文化传播到中国的态度”,近六成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与印度受访者的认同度相对较高,均在六成以上,哈萨克斯坦受访者的认同度最低,仅为38.8%。针对“中国文化传入本国的态度”,47.2%的受访者表示认同。泰国、越南、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受访者的认同度相对较高,均在五成以上,日本受访者的认同度仅为26.3%排名最低。

  对比来看,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与印度受访者对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交流的意愿相对较高。乌克兰对中国文化传入本国的意愿高于本国文化传入中国,两者差值为6.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俄罗斯、菲律宾、新加坡与哈萨克斯坦对本国文化传入中国意愿略高于中国文化传入本国。而韩国、日本与印度尼西亚对本国文化传播到中国的意愿远高于中国文化传入本国,两者差值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廉德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虽然日本人认为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具有“独特性”。而且日本国内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导致日本社会有一种担心本国文化被中国文化吸收并同化的危机感。

  根据调查,到中国旅游(68.1%)成为受访者最感兴趣的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途径,中国电影(48.1%)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41.9%)紧随其后。通过来华旅游感受中国文化方面,受访者在对历史人文、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景观表现出兴趣的同时,也对中国高科技应用及其相关景点感兴趣。

  在影视作品方面,反映中国各地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旅游探险等内容的纪录片(42.4%)最受受访者喜爱,其次是武侠、古代历史等类的电影(40.3%)。反映中国自然和人文风光以及中国古代风格的影视作品所受到的关注度较高。

  日韩与东南亚,冰火两重天

  调查显示,在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方面,日本和韩国两个东亚国家,与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六个东南亚国家的认同度截然不同,日韩希望欧美文化传入本国的意愿远高于中国文化。“本国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与中国冲突”“中国文化带有一定优越性,难以与之平等交流”“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大,难以与之形成共鸣”“对中国文化没有兴趣”等成为韩国和日本受访者不希望中国文化传入本国的主要原因。

  日韩对中国特色美食的喜爱度超过其他方面,但整体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兴趣度不及12国总体水平。到中国旅游成为两国受访者了解中国文化最感兴趣的形式(55.5%),文化交流活动(34.5%)与中国电影(34.0%)的兴趣度分列二三位。对中国的大众传媒、书籍类出版物的感兴趣程度较低。

  东南亚六国的调查结果与东亚两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较强意愿。约七成东南亚受访者认为本国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应当加强,希望中国文化传入本国的意愿略高于欧美文化。“感受更加多元的文化”与“可以促进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合作”“学习中国文化是本国国际化的象征”成为东南亚多数国家受访者希望加强本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东南亚各国对来华旅游的兴趣度高,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受访者的兴趣度高达七成以上。此外,泰国与越南受访者对中国电影,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受访者对中国教育和培训,马来西亚与越南受访者对中国商业活动的兴趣度较高。

  南亚国家印度受访者在对待本国文化与欧美文化、中国文化交流合作上表现出较高意愿,在对待欧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传入本国问题上相对较为开放。“对中国文化感到好奇、有兴趣了解”成为印度受访者希望中国文化传入本国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感受更加多元的文化”。此外,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三国受访者对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表现出较高的认同,而在对待中国文化传入本国问题上态度上相对保守。

  民间交流的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郑长铃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存在局限性,更多停留在外在表现形式,缺乏对于文化内涵的传递。他举例说,少林功夫扬名国际,但是外国人看到的只是打斗本身的形态,不了解背后的修炼。他提议说,我们在展示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深入交流,主动介绍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

  廉德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时被渲染成一种“文化扩张”。在此背景下,每每提到中国文化,日本人一下子会联想到“中国威胁论”。实际上,就中国文化本身而言,日本人并不排斥。郑长铃对此持有相似看法,“我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还有不足,有时让对方误以为要板起面孔来传递某种价值观,导致效果大打折扣”。郑长铃强调,一定要加强多层次、多维度的民间交流,只有相互得到足够多的理解和尊重,政治、宗教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便是民间交流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力量。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华北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华北资讯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2304368922@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