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首页 > 交通

未来五年,大国交通“施工图”

时间:2021-03-31 19:35:15 来源:人民交通 责任编辑:余仁俊

  今年两会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去年秋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查和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让“路线图”成为“施工图”。

  3月11日下午,伴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多个报告、纲要、决定等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获得通过。落幕的全国两会,明确了今年目标任务,确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交通运输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纲要中,交通运输是“高频词汇”,在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均作出明确要求。可以说,“交通强国”的图景振奋人心。未来五年,自驾出行、日常通勤、快递物流……都将迎来新的变化。

  新建与补短板并进,数字化改造传统交通设施

  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疫情期间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运力保障,2020年交通基建同比增长1.4%,在推动经济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内经济修复性增长基础不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2021年交通基建仍是国家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抓手之一。更重要的是,交通基建将在补短板、重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类似智慧交通、老年人打车等让城市运行更高效、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民生项目会越来越重要。

  基于此,未来规划中要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表示,国铁集团将川藏铁路建设列为“头号工程”,举全行业之力组织推进。去年11月8日开工建设以来,先期开工的“两隧一桥”(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号隧道、大渡河桥)工程已形成了良好的试点示范效应;雅安至新都桥、波密至林芝正在组织招标,3月底可实现开工建设;新都桥至波密正在进行专项技术审查,争取8月份招标,四季度具备开工条件。

  纲要中提出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

  全国来看,“十四五”期间,铁路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在建、已批项目规模达3.19万亿元。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铁路基本覆盖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覆盖98%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

  仅在长三角地区,“十四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预计达1万亿元左右。到“十四五”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7万公里,高铁里程约9500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4200公里、3500公里左右。

  另外,纲要还提出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

  加快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也是重要趋势。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建设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

  提高通达深度,都市圈连接更顺畅

  纲要提出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全面深化空管体制改革,推动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

  《中国数字出行经济活跃度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贡献了全国经济活跃度的54%,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世界经济发展史也表明,城市化进行到一定水平后,城市群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进而以城市群带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在这样的空间形势中,有必要把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在轨道之上。

  未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经济增长将成为我国构建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依靠,而城市群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又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围绕城市群打造高铁和地铁交通“主干网”。

  “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率先建成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通畅、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的现代化铁路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建设部主任武凤远说。

  在区域一体化方面,交通扮演着重要角色。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构建功能疏解政策体系,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高机场群港口群协同水平。

  3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韩正强调,要加快推进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区域公路网,提高京津冀机场群和港口群管理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严格按规划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服务保障,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白洋淀的保护和治理。要发挥好天津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纲要还提出,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

  在城市交通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消除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

  取消港口建设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设施卡点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其价格会影响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运行效率。国家连年要求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性行业降低服务收费,既是国有企业对起全社会的“让利”,也是倒逼交通运输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

  “十三五”末,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20年5月6日到10月26日,全国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3196.75万辆,高速公路日均拥堵缓行500米以上的收费站数量同比下降62.3%,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显着提高。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才能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健全城乡流通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在国际市场方面,今年还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同“十三五”规划纲要一样,“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第十九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列成章。有所不同的是,表述由之前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变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相契合。

  具体来看,这一章包括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四节,内容也更为丰富。在“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小节中,纲要不仅提出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还提出推进已签文件落实见效,对接水平和领域也将进一步提高。

  截至2020年末,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匈塞铁路、中孟帕德玛大桥、中老铁路曼迈一号隧道等交通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梁昊光表示,优化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帮助更多国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目标。

  以中巴经济走廊合作为例,经济走廊70个项目在确保员工“零感染”前提下有序推进,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全线、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木段”顺利通车,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全线贯通。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于2020年10月正式运营,开启了巴基斯坦的“地铁时代”。

  此外,雅万高铁1号隧道、中老铁路全线隧道顺利贯通,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泽段左线和泽-巴段左线相继通车运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主桥钢梁成功合龙。中老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提前13个月建成通车,波黑泛欧5C走廊高速公路波契泰利隧道提前近4个月贯通,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提前2个多月通车。

  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达98.4%,通达欧洲21个国家、97个城市,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快递等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交通运输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占到全球碳排放的1/4左右,而且增速很快。2020年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需求大幅下降,公路运输碳排放减少10%,航空业减少40%。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交通行业排放仍将持续上涨,减排压力巨大。

  交通运输减排主要有四条路线:

  其一,交通工具绿色化。用清洁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或者不断提高燃油效率标准。

  其二,出行方式绿色化。更多使用电单车、滑板车等低排放交通工具出行,或者用更少车辆满足更多人出行需求的共享出行。

  其三,交通系统智慧化。核心是通过智慧交通降低交通拥堵、减少停车怠速的碳排放。

  其四,驾驶行为优化。通过改善加速行为,减少急停急刹产生的碳排放,同时也提高交通安全。研究表明,如果城市采用自动化、电气化和共享出行的方式,可以削减高达80%的交通排放量。

  今年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结语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体量庞大、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交通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发展绿色交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强化大气与水污染防治,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今年全国两会已经落幕,未来的目标任务也已经明确,既然目标已明确,关键就在于落实。因此全体交通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站在历史交汇点上,面向新征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昂扬斗志、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华北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华北资讯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2304368922@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