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民文化节宝山文化服务日活动在顾村公园的樱花林中拉开帷幕。众多爱好绘画的小朋友一起用画笔描绘春天美好浪漫的景象。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浦江郊野公园,全市首家公园内的公共书房开张,吸引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前去打卡;苏州河畔的上海总商会旧址前,一场名为“漫步苏河湾、文旅新动能”的直播,在云端开启“一江一河”水岸的精彩;在保利大剧院水景剧场,“银龄E时代”老年读者智能手机培训进嘉定活动,帮白发一族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
3月28日,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线上线下同步启动。这是属于全城、全年龄段上海市民的精彩,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文化服务日当天,近千场文化活动在申城各级文化场馆、商圈、园区、公园、广场遍地开花。上海市民文化节还首次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安徽芜湖设立长三角分会场,实现四地联动。“云上”的活动同样精彩,八大频道12小时大联播,让市民获得了丰富的可看、可听、可赛、可游、可品、可互动、可消费的文化服务体验。
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出的一项项充满创意、用心满满的文化活动,正是上海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五个人人”城市的生动注脚。
丰富内容植入
各级文化场馆满载运营
早上8点半,黄浦区文化馆已是一派热闹景象。出示随申码、测量体温、领取活动册……前来参加“日欣阅艺游黄浦”打卡活动的市民有序入场,选择自己喜欢的非遗项目进行体验。爱美的年轻姑娘们选择了亲手做一条独一无二的手编绳结,或者穿一串“十八子”手串,年长的爷叔聚在了茶艺区,另一侧则是颇受亲子组合青睐的团扇DIY。不少参与者还特意穿着汉服而来,为整个活动增添了别样风味。
在宝山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红色故事展演活动很是吸引眼球。情景思政课《革命热血两兄弟》、互动原创微剧《天亮了》……现场上演的剧目都是根据宝山路街道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为底本创作而成,表演者也全部是社区居民。“我的社区竟有如此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真让我倍感自豪。”68岁的郭雪瑶说,这样的红色家底应该多宣传。记者了解到,昨天全市共举办了36场社区红色故事汇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文旅深度融合
街区公园变身艺术客厅
除了满载运营的各级文化场馆,城市的建筑、街区、公园也成为市民可读、可听、可看、可憩、可游的艺术客厅与教室。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如果你拥有一间书房和一个花园,便拥有所需要的一切了。”如今,梦想已然在上海实现。昨天,全市郊野公园内的首家书房——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正式开馆。这里不仅开辟了借阅区、自习区、主题区和活动区,更有大面积落地玻璃墙体,可以在书房内将公园里的奇迹花园城堡和时令花景尽收眼底。书房内特设的昆虫、园艺主题区,不仅有花卉园艺、昆虫植物专题的科普书籍千余册,还布置了科普展示区。
诗意的春天,怎少得了与樱花的邂逅?在宝山区顾村公园,“樱花树下数春秋”人文雅集邀请到“诗书画印”的学者专家们在樱花树下聊聊时令与自然,在艺术的时空里穿越一年四季,分享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的精彩,仿佛“诗和远方”就在眼前。明媚春光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等沪上知名书画家,在樱花雨中挥毫,为春天留下最美的写照。
“历史文化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文旅融合,能让更多的文化记忆通过都市休闲旅游的方式被激活,成为上海城市魅力的一部分。”昨天下午,在“漫步苏河湾、文旅新动能”直播中,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带领大家沿着新贯通的苏州河岸线开启漫游。他透露,苏州河仅静安段的6.3公里,就有71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这些建筑背后有着丰厚的人文故事,生动体现了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色,是一段行走的历史教科书”。
嘉定新城远香湖、松江新城富林湖、青浦新城夏阳湖、奉贤新城金海湖、南汇新城滴水湖……“五个新城”,每个都有一个湖,且周边集结了一批图书馆、美术馆、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天然形成了“环湖公共文化服务圈”。昨天,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在“五个新城”同步推出了“新城五湖发现之旅”,引导市民发现身边的精彩。以嘉定新城远香湖为例,沿湖行走,不仅可以邂逅春光和自然风景,还能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嘉定区图书馆的沉浸式阅读——读者只需进入“智阅嘉图”小程序,便可以享受到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带来的别样阅读体验。而在杨浦区文化馆揭幕的董希源创作展《清肺排毒汤组画》则吸引了不少中医药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展览融合中医药和中国画两种文化元素,通过以21味中药为题材的组画,弘扬中医国粹,形式颇为新颖。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