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首页 > 发展瞭望

瞭望丨合肥,为什么能?

时间:2021-02-04 09:58:19 来源:合肥日报 责任编辑:余仁俊

  1月26日,

  合肥市发布数据,

  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

  成为长三角“万亿城市”新成员。

  此前8天,

  我国刚刚发布2020年GDP

  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视频(记者:白斌 曹力 金剑)

  犹如“黑马”,“开了挂”的合肥近年广受关注:

  15年左右的时间,GDP从千亿攀升到万亿;

  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前十,人均进入省会前七;

  和北京、上海、深圳同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已建成国家大科学装置排名全国第一……

  有人说合肥实力直线跃升,只是因为“赌”赢了几个大项目。但在合肥人看来,这不是“赌”,而是“押”对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并让其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新之“花”,需有产业之“土壤”、人才之“水源”、定力之“阳光”,才会绽放出“关键变量”之美。

  合肥,为什么能?

  华灯初上的合肥滨湖新区夜色。

  “土”之觉醒

  1952年,安徽省会选定合肥。

  老合肥人说,当时的省会很“寒酸”,全部家当只有4个“5”:5平方公里、5万人、5条路、5家企业(含3个铁匠铺)。

  纵然有中国科大、中科院科学岛等国字头科研院所,但缺失了合适的产业“土壤”,再好的科技之“花”也只能“待字闺中”。就像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刘爽所言,合肥的科技优势一直都在,只是始终没有被“唤醒”。

  有科技的“种子”,却无播种的“企业”。怎么办?厚植土壤。

  12年前,合肥引入第一把“土”:京东方。正处最困难时期的京东方,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合肥,京东方六代显示屏线一举成功,成就了合肥第一波科创增量。

  合肥京东方。

  彼时,“缺芯少屏”是整个中国集成电路和高端显示行业之痛。

  现在,京东方已成全球显示产业头部企业,也成为“合肥名片”之一。京东方科技集团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说,从京东方第一家显示行业企业落户合肥,到彩虹、康宁、晶合等上下游近100家显示行业企业加速聚集,总投资超1500亿元,在合肥形成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

  对合肥来说,京东方的到来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说,这一转型产生了“三变”。

  心态之变。京东方项目改变了合肥干部对“抓产业”的理解,抓新兴产业、抓大项目、高技术项目成为追求,大家“心气儿上来了”。

  路径之变。京东方的成功让合肥更加坚定地选择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从一个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上下游协同的“链”发展模式,在合肥成为一条可复制的新模式。沿着这条路,合肥开始“大战”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

  方法之变。过去的发展方式是做大原有的蛋糕,把传统产业的规模继续做大;京东方之后,合肥开始走科技创新引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高端产业作为地方发展的核心引擎,做出一个又一个“新蛋糕”。

  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从此“开挂”,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成长为合肥的“新名片”。

  ——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四大件产量连续十余年全国领先。

  ——2011年,联宝科技落户。联想集团副总裁、联宝科技首席执行官柏鹏说,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14个月,2020年,联宝科技“逆势”营收超千亿,成为联想(全球)最大的PC生产基地。

  ——2013年,全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落地合肥,以龙头企业科大讯飞为核心,至2020年底已入驻企业超1000家,产值超1000亿元。

  ——2016年,合肥投入巨资主导成立国内第一家DRAM生产商长鑫存储,相继实施晶合晶圆、通富微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

  ——2020年,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德国大众21亿欧元入资江淮大众和国轩高科,智能汽车产业迎来大变革。今年1月,蔚来发布了计划于2022年四季度交付的150kWh固态电池包,实现50%的能量密度提升,续航最高至1000公里以上,领跑全球。2020年,蔚来累计交付43728台,同比增长112.6%,自当年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同比翻番。

  牵头投资70亿元引进蔚来,是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一“大手笔”,也有人称为是合肥继京东方、长鑫存储后的第三大“赌”。

  蔚来生产车间。

  如今的合肥“土壤”肥沃,已形成“3+7+6”的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体系,实现了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蜕变和跨越。“十二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连续跨越2个千亿台阶,占工业比重由23%提高到55.5%。“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并随着蔚来的到来,有望催生出“芯屏汽合”的新组合。

  沉睡的科技土壤,一旦唤醒,地力无穷。

  △视频(策划:代群 创意:陈诺)

  “水”之蕴涵

  企业和科技之间的良性互动,根本上要靠人去完成。

  关键“变量”变成关键“增量”,也要靠人去执行。

  人,犹如“活水”一般,既浇灌产业的“土壤”,又滋润科技的“植株”。“土”中开“花”,从“花”落“土”,这一高质量循环,关键也在人。

  合肥人常说,干部既要熟企业,也要懂科技。

  一个关于“目测”的传说曾在坊间流传:合肥的一名干部到外地企业转了一圈,便目测出厂房加设备值3800万元,结果毛估的误差仅是个零头。

  与此对应的,是另外一个关于“拆电脑”的故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初期,合肥干部首先拆解电脑,研究清楚显示器、内存等构造,再出门招商。

  “射频滤波器”——这并非高校专业课,而是一周前合肥市政府组织的“投资促进大讲堂”的主题之一。这并非传说,合肥的干部已经习惯于将手机、电脑甚至汽车“拆”开,按照每个零部件学习产业链知识。有科技企业外商感叹:“和合肥人交流不累,他们真懂。”

  遇到对的人,事情自然就对了。

  2016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韩东城、范超怀揣“空中成像”技术和靠着给人拍毕业照赚来的18万元创业。

  钱,很快用完,公司面临破产。

  “合肥知道我们的技术有前景,高新区旗下种子基金给公司投下800万元。”东超科技董事长韩东成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东超科技“火了”:依托“空中成像”技术,其研发多款无接触产品成为“爆款”,并远销海外。目前公司市场估值数亿元。

  中科大附一院内的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

  遇到对的空间,你才愿意停留。

  我们拿数据说话:在合肥,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各类人才190万人,约占四分之一。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落户大学生超“10万+”。

  再拿细节说话:

  为尊重人才,合肥承诺“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

  为善待人才,合肥建立了一体化人才服务智慧平台,将人才购房资格认定、租房补贴申报等业务,全流程网上服务。

  为吸引人才,合肥承诺7年内拿出超百亿元资金“养人”;

  为稳定人才,合肥发布《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推出免费租房、补贴购房以及发放岗位补贴、柔性引才奖补等措施;

  ……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研发我国独立自主环境光学监测装备的刘文清院士、中国内地科学家首次问鼎马蒂亚斯奖的中科大陈先辉院士、用地震波给地球做CT成像的陈晓非教授……

  建设中的合肥国际人才公寓。

  这些年,合肥累计引入国内外顶尖产业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在合肥服务的“两院”院士1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00人。

  2019年,合肥2040个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753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3年的6.18件增加至2019年的32.47件。

  一批拥有独门绝技的科创人才,一群能闯市场的企业家,一支真懂产业的干部队伍,是合肥蕴涵的最大先机。

  “光”之恒久

  养一朵“科技之花”,是要有耐心与定力的。

  这些年,合肥这座城市的主政者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每届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默契十足”,在“只吹冲锋号、不喊新口号”的共识下,久久为功,定力弥坚。

  久久为功,这种坚定好似暖阳,给予一座城市恒久的光照和温度。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说,从京东方开始,合肥主要班子经过了四任领导,一次又一次持续接力,无论是联宝,还是蔚来等等,没有一个项目在班子换届交接中被放弃、受影响。

  对于首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来说,政策持之以恒的支持至关重要。

  联宝科技。

  “联宝科技与合肥结缘后,得到了一如既往的支持。”柏鹏介绍,给予土地使用政策,推动30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从无到有;支持建设配套人才公寓,2012年引进产业技术工人和全球高端人才1.2万人,到2021年初,已达到1.9万人;产业扶持政策历经近十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进驻安徽同步发展,截至2020年累计落户70余家,在当地产值贡献超过130亿元。

  “在布局和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上,合肥的久久为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他肯定地说。

  不靠运气、不争一时,如此看来,合肥不是“中国最能赌的城市”,而是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是众人齐心跑赢了产业进阶的“接力赛”。

  这种“接力棒”现象在合肥集成电路产业链上表现明显。合肥集成电路企业从2013年开始逐步增长,由最初的12家持续增长到2020年底的280家。随着长鑫存储、晶合晶圆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合肥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城市。

  长鑫存储外景。

  在李宾看来,直至今日,合肥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劲道”依然没有松懈。2020年,合肥推出人才落地政策“大礼包”,让本硕博毕业生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给企业吃下用工“定心丸”。

  “从现在的企业规模来看,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足以说明合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定力。”李宾说。

  不少专家试图“解码”合肥,得出几乎一致的结论:没有好的产业生态、政策生态和人文生态,没有对项目的精准判断、对产业发展的深入理解,难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形成持久的凝力。

  凡此种种,无一靠“赌”。“赌”一朵花开,可能未开先凋、昙花一现。唯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才有恒久的效力。

  “花”之绽放

  有土,有水,有光,“科技之花”自然绽放,科技“关键变量”终于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令人侧目。

  一起来看合肥15年“三级跳”。

  “十一五”“增速”之跳:年均增长16.6%,居省会城市第一;经济总量增加近3倍,在全国省会城市位次由第18位前移至第15位;家电四大件年产量居全国首位,京东方、彩虹等新型平板显示大项目落户合肥,实现了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突破。

  “十二五”“创新”之跳:研发投入比例升至3.1%,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0.2%;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30%;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1.8%,省会总量排名由第15位升至第12位。

  “十三五”“高质量”之跳:获批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始拥有技术“领跑”国内、出货量“领跑”全球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企业:出现国内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直至迈入“万亿俱乐部”;人均GDP进入全国省会第七并多次入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潜力。

  在合肥市高新区,一条着名的“量子大道”代表着合肥对前沿科技的无限畅想,这里分布着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量子技术三大产业化方向的企业。

  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传统超算需要6亿年。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

  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左下方为输入光学部分,右下方为锁相光路,上方共输出100个光学模式,分别通过低损耗单模光纤与100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连接。摄影:马潇汉,梁竞,邓宇皓)

  如今,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八大领域,合肥正在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快建设;

  布局建设“科大硅谷”“量子中心”;

  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前沿基础领域形成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最新发布的《2020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中,合肥入选全球二十强。在今年合肥“两会”中,合肥提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首位便是建设全球科创新枢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高端创新要素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国际创新交流活跃、创新成果辐射广泛。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大厅里,科研人员正在对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我虽然八十岁了,但总还想着再大干一场,为祖国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说这话的是在合肥呆了半辈子的中科院院士万元熙,如今他常常驾车前往董铺水库的北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水库水波平静,他心潮澎湃。

  为什么是合肥?相信问号会变感叹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科技之花在高地盛开,也装扮了高地。

  “对我们来说,合肥迈上万亿台阶,成绩可以自豪,但决不能自满,向前奔和往上攀,绝不是一件敲锣打鼓、轻轻松松的事,拼一拼必定能上去,松一松势必掉下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我们要以归零的心态奔赴新征程。

  合肥,未来可期!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华北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华北资讯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2304368922@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